2006/03/30 | web2.0不是捷径……小论WEB2.0应用之定位篇
类别(事业拼搏) | 评论(1) | 阅读(25) | 发表于 19:21

以前发帖都是用文本编辑器,由于比较懒就没有排版。最近有朋友反应字太小看的很辛苦,为了保证朋友们阅读的爽快,以后就都用可视化编辑啦。

  上篇文章,我主要希望可以澄清一件事——WEB2.0不是万能的,不会自动提升流量。这篇文章我想讨论的话题是,WEB2.0应用的定位。

  首先,我认为WEB2.0技术是很难成为一个网站的盈利项目的。这是因为,目前WEB2.0的用户多局限为25岁左右用户,且用户使用WEB2.0服务,缺乏功利心。

  互联网用户,我认为可以分为两类:娱乐型与功利型。娱乐型用户主要利用互联网服务满足自己精神生活的需要;而功利型的用户,择希望互联网能够为其带来某种收益。对于绝大多数个人用户而言,往往属于娱乐型,其上网的目的与踢球、打牌一样就是为了打发业余时间,同时有的人可以在其中获得一种被认可的满足;而企业用户则明显是功利型用户。

  当然人的需求是多样,娱乐为主的个人用户不代表没有功利型的需求。不过就目前WEB2.0的应用来看,主要是满足网民的娱乐需求为主。比如典型WEB2.0网站猫扑,可以说就是为了让网民有个打发时间的地方。

  我想大家和我一样,远没有到达富贵、奢侈的生活条件。所以,我们不大会为了娱乐而花大把的钞票,起码在高举免费大旗的互联网上,我们一般不会为了有个更大的BLOG空间就掏钱。

  那么WEB2.0是否就不具备应用价值呢?当然也不是,我认为WEB2.0的最大功能在于稳定用户群

  我们知道C2C式电子商务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,从论坛到购物车到网上小店。从功能和使用方式上说,购物车式C2C最为实用。大家注册会员发布信息或者购买商品,简单方便。可是偏偏有这么群人放着这样技术模式不用,要费劲心思搞网上店铺,这群人里就包括目前互联网的大富翁马云。

  马云不是傻瓜,不会放着轻巧的活不干,来搞费力费神的“淘宝”。网上店铺相对原先的C2C,最大的优势是用户稳定性强。如果说早先的C2C方式,犹如鼓励网民打地摊,淘宝网自然是鼓励网民开店了。打地摊的往往是跟着人群跑,哪里人多热闹就往哪里钻;而开店的,就有自己的根,就算知道有更热闹的地方,也不会轻易搬家。

  马云是个天才,从“淘宝网”开通的第一天,就高举免费大旗。淘宝不赚钱,可以是“支付宝”呢?只要“淘宝网”用户使用支付宝,那么用户越赚钱,马云也就越赚钱,而“淘宝网”也永远不会收费。

  因此,奉劝盲目迷信WEB2.0的朋友,如果真想在互联网创业,请把WEB2.0作为稳定用户的服务,而不是盈利的项目。

0

评论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