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/12/14 | 正天反思:从UUzone到百合,什么才是SNS??——老冒走好
类别(事业拼搏) | 评论(8) | 阅读(110) | 发表于 14:23

今天看到胡老师的新帖,很是吃了一惊。老冒和他的UUzone,昨天还是被我当作互联网行业的成功案例来分析。没想到,才24小时不到就传出老冒离开UUzone的新闻,真是让人措手不及。

如果UUzone是一个单纯的blog或者其他形式的网络交流平台,我想老冒也许还不会被投资方逼走。但UUzone起始的定位是网络交友平台,这点来看老冒确实是失败了。成王败寇,投资方永远要的是效益,而老冒与UUzone并没有创造预期的效益……哪怕如王志东般,一年烧了1.3亿但最多走的是王志东,sina的方向却多年没有一点改变;这点真是老冒最失算的地方,UUzone往后的日子怕是很难在延续以往的思路了。

UUzone当初的亮点是SNS(Social Network Sofwaret,社会性网络软件),但我认为导致UUzone无所作为的也是这个SNS。真正掘出SNS的第一桶金的是百合网(www.baihe.com)。一盛一衰,一荣一损,这样巨大的反差中,透视着一个朴素的原理——the Simple,the Stupid。

这个单词是互联网乃至整个IT界坚持的法则,可惜我认为这个法则一直被狭义化了。因为这个法则一直仅仅被应用在UI设计中,但实际上,从整个功能设计的初期,我们就该考虑这个问题。

就以SNS为例,UUzone的SNS思路是极端正统的,你可以加好友,给好友发信息,查看好友的信息……但前提是你得先上线找好友。我想这就是问题的根结,作为UUzone这样的新兴站点,在没有用户积累的背景下,如何倡导这种找朋友的氛围?且在用户提交的信息还很少的情况下,又如何决定选谁做好友?

回想下现实中我们结交朋友的过程——见面>谈话>好感>结交。但到了互联网上,我们就不大可能用这个流程来“找朋友”了。比如在我们5Dblog,交友流程其实是这样的:看帖>留言>博主回复>好感>结交……大家发现没有貌似多出了一个环节,这是因为相对现实中见面交谈的即时性,网络上尤其是blog里的交流存在巨大的延迟性。且这种交流存在巨大的缺陷,比如我要是没有发表我对紫绸的感情,我觉得水水小舞Carina等柔情MM就很难跑到我这留言。

这就是UUzone失败的真正原因,老冒(包括胡老师)可能认为只要每个人都在网络上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展示出来,就一定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。这个观点没有错,但这个观点导致交友不够Simple,不够Stupid。请问有多少人能够天天上线,翻看别人的blog(尤其是原本就不认识的人)??

我们在看看百合网的做法——注册(同时做心理测试)>系统列出匹配名单>交流(可以使用WEB IM)>结交。这样从整体流程上来看是不是更加简单?重要的是,这个流程够Stupid。也许你原本去百合就是好玩,想做下心理测试,看看自己是什么恋爱类型,可做完了……你就没一点好奇,不想看看这个世界有没有和自己类型相匹配的异性了么?只要你看了名单,就难保不会想联系下……于是一套流程就这么让人心甘情愿的完成了……

百合网的独到用心,真是想不火都不行(据说就没怎么投过广告)——全是网友相互介绍的(你看我不也推荐他们两次了么)。

原先大家谈SNS,总觉得社交应该是发散型的,以自己为中心,向未知人群发散。这就导致了SNS变得成为一种用户负担——你想交朋友,就得提交更好得、更优质得信息——不然没人看你的信息,你就是貌比潘安,才压纳兰也不见得能在社区找到一个知己。

这样对于真正的草根——网站的初级用户而言毫无疑问就是一种刁难。

也许说的残酷,但老冒成也SNS,败也SNS。IT人总是这样尴尬,没有自己的主张,就失去了个性;但没有即使借鉴别人,却又往往直接面对失败。

尝试、反思、总结、再尝试……互联网的魅力于此……老冒走好。

0

评论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