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7/05/12 | 正天随笔:意识流,别猜想,别妄断,你们不懂
类别(边走边唱) | 评论(12) | 阅读(120) | 发表于 10:42

  杭州天气其实很有规律……昨晚闷热无风,在胡老大的号召下喝了两瓶冰啤……早上起来却发现乌云密布,一副阵雨天气的样子。

  原本以为自己很抑郁,其实不是……我回归那种空白的状态,无所谓很多东西……就那样没心没肝睡了一夜,也不知道窗外有没有电闪雷鸣,更不知道某人是不是会害怕。

  隔了一道江,杭州就被划分成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。往往江北狂风暴雨,江南却闷热干燥。

  想去修电脑的,不过准备中午打电话约个朋友一起。因为我很傻,很容易被宰。不过,不知道会不会下雨,如果下雨就真的挺不好意思拜托他的了。

  昨天小毛一气列举了blog的很多问题,其实有些问题我知道,但我没说。用54ZQ的话,如果要按照我的梦话去做网站,全世界也很难凑出个能实现的开发团队。躺床上翻了几下《交互设计》,觉得很抑郁。老外其实比中国人浪漫,只不过他们会很认真的去执行,过于现实的执拗,是我们往往不能欣赏他们的浪漫。

  不过一贯提倡方法论的洋人,似乎在交互设计上也只能提出一个模糊的概念。因为交互很难,何况要和网站(或者产品)的庞大用户群体交互更难。中国有种传统,被洋人、二毛子批判——那就是凑合。其实这是个不错的传统,凑合有时候是糊弄,有时候却也是一种宽容。我们不能用天平去秤量一个人的轻重,也不会用一个千分尺来衡量一个产品的好坏。大家都凑合,忽视掉一些边边角角的毛刺,这世界就美好多了。

  说到这就又转回到老是争论的问题——精英问题。其实我用精英来概括某些高端用户,过于含糊导致大家都有点忐忑不安。如果按我理解《交互设计》的逻辑,用户其实分为挑战者,实用者,入门者。(原文是辩护者、幸存者)

挑战者:典型代表就是胡老师。deviantART 这东西,良心说和胡老师没什么太大关联。但他首先认同那玩意是个好东东,其次他在使用、翻译、介绍deviantART 的时候,对他来说是个挑战,不过完成后非常有成就感。同样的道理适用于——猛磨板子的SAMIE,抗着长枪短炮四处取景的SHIICHI,成天收罗新鲜玩意的老闻……对这样的用户来说,有些事情不见一定要有回报,总之要有挑战。所以,一个网站对他们来说,好用不是第一位,但一定要有激发他们使用的新鲜亮点,或者说新鲜刺激——好玩也许才是他们的准则。

实用者:比较中庸的一群人。我也好,某人也好基本都是这样的。网站好不好玩不是很重要,关键得对我有用。比如Youtube大家都说好玩,但我从来不拍DV,一般也没什么兴趣去看;所以,如果有人给我一个Youtube的超级用户,我八成会翻着白眼说:“你还是给我个donews的超级用户,算了……”当然,我的意思并非donews就比Youtube好玩,或者优秀;但我有时候写写文案,也少不了跑那去取经。至于,donews好不好用,我不是很在乎。虽然他们的通行证问题比5D多的多,但我需要的时候,还是得爬上去……所以,有时候对实用者来说,未尝不是凑合的过程。

入门者:过于小白的人。我比较反感……这个我也不太想掩饰。主要是这样的用户,上网有时候既不是追求挑战,也不追求实用。就是一个顺大潮……赶班时髦末班车而已。

  前两年喜欢孜孜不倦的收集各种网络用户调查数据,理论上这两年网络用户发展的两极化比较严重。低龄用户和中年用户比例有所增加,而介于之间的用户则上升平稳。也就是说小白的阵容还在迅猛扩大,而实用者的群体比较平稳,至于挑战者的群体,其实更加弱化了。

  可能和生活习惯也有关系,总之我习惯网络后,基本对网络上的东西有些麻木。如同我6岁就希望家里有台电视,妈妈不能忍受自己的儿子想看下电视,却被他人用白眼拒之门外,所以咬牙就买了,但现在无论电视里播什么,我兴趣都不大。反正无聊啊,有需要时候就看,没有就拉倒。21寸?39村?液晶?等离子?无所谓……凑合呗……

  自己觉得生活挺无聊,说话啊,写字啊弄着弄着就转到网站上了。我挺厌倦这样,所以有的时候忍不住尝试改变下……起码别让我的业余生活也总是在思索网站开发、网站运营……也许这就是寂寞恐惧症,但我却往往因此而显的诡异,妖孽。

  莫名其妙就写了这么多,我自己都忘记自己想说什么,想做什么。我不希望别人能看懂我的文字,也许也希望有人能看懂我心情。

0

评论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