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是不是科学这个话题,在5D还有争议。看了下在我这的留言,正反双方大坨大坨的留言居然没几个谈到点子上的。先不说中医的问题,就谈谈议论怎么写的问题。论点、论据、论证,无非如此而已。这么简单的事情,却非要夹杂些不相干的感慨,民族观,活活脱的把一只熟了的鸭子搞飞起来了。
我就是满鄙视方舟子这帮人的,要作社会评论家,就要有社会评论家的气质。大篇大段的文字,却避重就轻,放过社会问题的本质不管,拣最好欺负的下刀。中医是因为中医本身搞到过街老鼠的地步的么?中医给糟践到今天这个地步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:
1、知识体系没有得到系统的建设
中医中许多理论出于主观臆度这点是毫无疑问的。进入现代社会后,中医没有及时吸收现代科学观的各种先进思想,仅仅是对原有理论中不合理的部分采取了删除的态度。这个结果导致了中医的作为一个知识体系整体性受到割裂,缺乏一个统一、逻辑、科学的科研方法的支撑的中医,逐渐体现了一种颓废的趋势。
振兴中医,重要的不是有多少中成药,汉方药,关键在于能不能吸收现代科学的科学发展观,重新构建一套中医特有的理论与知识体系。
2、群众对中医的理解误区
其实所有科学都一样,对于群众而言,科学就是科学应用,而缺乏对其科学方法、科学理论的理解。中医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“清调补”。这个是中医的优势,可以说中医是率先将治疗作为一个漫长的过程的医学学说。但这个理论却也一度被误会,被曲解。
绝大多数老百姓,忽视了中医的清调补是作为一个治疗理论的事实,往往一味追求“清、调、补”。在加上中医的药方确实长效性比较明显,而短期的副作用则容易被忽视。所以不仅仅是今天,即便是在历史上也多次出现过,某个阶段群众迷信某种中药可以大补。
这里有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就是在魏晋时期,举国上下流行服食五石散这种毒品的现象。五石散在当时被认为是包治百病的仙药,凡是贵族阶级基本都有服用。实际这东西是一种兴奋剂,总之吃多了上瘾,还有很强的副作用。
3、社会舆论、企业厂商对中医的误导
不管是中成热,还是汉方热。从营销的角度来说,我击节赞叹某些企业厂商的手段高明。充分利用群众的民族自豪感,大打中国造的旗号,实在是非常有效。但这也导致一个重大的问题,就是废医存药的问题。
方舟子等人鼓吹的废医存药方针,其实不但不是正确的解决方法。实际是造成中医目前局面的重要原因。事实就是厂商在大吹中成药的时候,实际是掩盖了中医的根本,即整体化、过程化的治疗理念。“清、调、补”在中医上,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,而鼓吹中成药,汉方药实际是将这个整体割裂开来的做法。
我们都知道中医出了讲究药方外,还很讲究物理疗法。很多时候,中医是一个内外结合的治疗过程。抛开这个过程,单独强调药效,无异是扬短而舍长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最后,套用方舟子的话:“我们在谈论科学。”我也用科学的发展观来阐明中医作为一门科学存在的价值了,至于那个帖子后面的留言争论。实际都是和方舟子一样的情况,说是谈科学,在引经据典的过程,全部走题。所以,我对那些大坨大坨的留言,采取一概不回的态度。